為什麼看不懂?

The Wayward Cloud (2005)「天龍八部」及「臥虎藏龍」兩部武俠小說的部分章節,最近成為中國大陸高二學生語文課的選讀教材。蔡明亮導演的電影「天邊一朵雲」在柏林影展得獎,回到國內,國人關注的卻只有「口交鏡頭是不是真槍實彈」。這兩則新聞,在本質上其實是有關聯的。

一般人在學校教育的脈絡中談閱讀,總習慣把範圍侷限於語文學習。其實,閱讀涉及的認知活動不只於此。閱讀是一種主動建構的歷程,讀者不僅要認字、認詞,還要能夠使用背景知識來理解語言,在心中建構一個抽象表徵。因此,閱讀不只有助於語文學習,更有助於想像力與抽象思考能力的建立。

看電影和閱讀其實很相似,同樣是一種主動的心理歷程。觀眾不是被動地接收影像與聲音,而是主動加上自己的背景知識來理解電影,並在心中形成一個整合的抽象表徵。「天邊一朵雲」在台灣引發的爭議,其實正反映了台灣社會普遍缺乏想像力與抽象思考的能力。人們沒有能力進入抽象的層次去理解電影,只問得出一些屬於現實世界的問題。

很多人覺得看不懂蔡明亮的電影。其實,對本地觀眾而言,他的電影或許比好萊塢的電影還容易懂。因為步調緩慢,觀眾事實上是有足夠的時間去理解的。那麼,「看不懂」的感覺從何而來?

理解是將知覺到的語言、影像與聲音,結合了包括了人生經驗在內的背景知識,主動建構出抽象表徵的歷程。每個人的人生都不一樣,也就沒有任何兩個人在看完一部小說或電影後會有完全相同的理解與體會。用閱讀來類比,一般電影就像教科書,文句儘量清楚,且希望每個人閱讀後都建立非常相近的表徵。蔡明亮的電影大概就像是沒有明確結構與結局的短篇小說,讀者的人生經驗對理解過程的影響,相對而言就大得多。所以,每個讀者理解的結果,彼此差異一定比較大。

對於從小就習慣被告知唯一的標準答案、不習慣自己思考的台灣民眾來說,蔡明亮的電影是會讓他們內心感到不安的,因為他們看完無法和別人「對答案」。但這其實不是電影的問題,而是文化與心理的問題。

「天邊一朵雲」引發的爭議,讓我們看到台灣人正在失去人之所以為人的最重要特質─想像力與抽象思考的能力。武俠小說成為大陸的中學教材,則剛好在這個時候提醒我們閱讀的重要性。

其實,台灣的孩子們還是喜歡閱讀與想像的。他們或許不喜歡讀教科書,但讀小說卻可以讀到廢寢忘食。如果我們的教育能夠像蔡明亮的電影一樣,少一點標準答案,藉由閱讀小說多給學生一些思考的自由,或許我們還有機會逐漸找回失去已久的想像力與抽象思考的能力,讓台灣不再繼續向下沉淪。

(原發表於 2005 年 3 月 5 日中國時報時論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