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外漢談後設

作者:蔡志浩。發表時間:1998-06-21 6:00 pm。
未經授權,請勿複製或轉載。

Gospel(gospel.bbs@fhl.EE.NCTU.edu.tw)的《從「恐龍」一文看後現代文學》系列文章,談到許多寫作技術,讓我增長了不少見識。

我既非文學家亦非專業作家,想講些感想,實在有不知從何講起之感。

就談「後設」吧。

一方面因為我不確定我完全瞭解,另一方面光是「後設」一詞就夠令人頭大了,所以我不用 gospel 原文中的「文本」或「後現代」等詞彙,而儘量用大家都懂的詞彙,來表達我個人所理解的「後設小說」。

請注意,是談「個人所理解的後設小說」,而不是「後設小說」。我並沒有能力做這樣宏觀的論述,只能談我知道的。

是的,正如 gospel 所說,讀者、作者與故事的對話是後設小說的特性。但,個人以為這不是後設小說的決定性特質。

先說什麼是「後設」。「後設」其實是個翻譯得很不好的詞,原是從英文的詞首 meta- 翻譯過來的。這個詞的意思,簡言之,可說是「高一個層次的」。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生命」是一個層次的觀念,但是思索生命的意義與生命之間的關係(例如宗教),就是一種後設。又如,我們會查覺到自己的記憶力好或不好,或是在準備考試時運用各種學習策略幫助學習與記憶,這種「認知到自己的認知」、「控制自己的認知」,也是一種後設。

所以,「後設」其實是個很簡單的觀念:從兩個(或以上)的層次來看同一件事,而不是特屬於文學的專有詞彙。

把這個「層次」的觀念搬到小說來。什麼是「後設小說」?一言以蔽之,故事裡有故事。以史萊姆的《如果在冬夜,一隻恐龍》來說,很粗淺的分析,有兩個層次:內層的故事是「作家與某位女網友的會面」的故事,而外層的故事則是「作家寫這次會面」的故事。事實上,作者還加了一層「到底誰是作家」的故事。

附帶一提,你如果看到某些談後設小說的書上說,後設小說要有兩個或以上的「時空」,那「時空」約略相當於我所說的「層次」。因為故事是發生在時空中之,不同的層次就是不同的時空。

因為作家刻意在不同層次間穿梭,讀者、作者與故事的對話與遊戲於焉展開。也因為在不同層次間往返,小說本身(即 gospel 所說的「文本」)與時空,都必然是斷裂的。

但,想強調的一點是,光是「文本的斷裂、拼湊與重整」或「時間的斷裂、拼湊與重整」是寫不出好的後設小說的。這兩者是作家在設定整篇小說的層次(時空)時就必然可以預期的產物。也就是說,它們是後設小說的「結果」或「現象」,而不是「原因」或「產生過程」。

以上是個人對「後設小說」的一點理解。

我同意 gospel 所說「電影與小說文學具有某種程度的共通性」。剛好日前看了部電影,也可以當作後設小說的例子。把上週寫的影評(其實只是篇簡介,原發表於 tw.bbs.rec.movie)貼過來,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這部電影應該很快就會到台灣去了。